
本网讯(通讯员 罗婷 曾凯琴 谷利梅)地方产业求才若渴,高校育才如何精准“解渴”?近日,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团队化身“解题者”,走进永州国际陆港这片发展沃土,就“永州国际陆港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协同机制研究”这一主题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深度调研,为校地同频共振、破解人才瓶颈探寻“源头活水”。

团队足迹遍布物流枢纽永州北站、产业引擎陆港新质产业园、创新前沿跨境电商中心及多家代表性企业。他们俯下身、沉下心,通过深度访谈、问卷调研、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,精准“把脉”陆港跳动脉搏下的人才“短板”,为构建产教融合协同机制收集了第一手资料。
聚焦“企业人才缺口现状”“高校专业对接产业升级需求”“企业深度参与育人路径”等三大核心议题,团队进行深入调研后提出系列协同方案:通过推行“订单式培养”实现人才精准输送;引入企业导师进课堂深化产教融合;强化实习实训基地共建,切实打通学用转换“最后一公里”。这些针对性强、可操作性高的建议,获得了受访企业和陆港管理方的高度认可。
团队还与在陆港就业的毕业生们进行了深入对话,他们表示,正是因为母校在课程中嵌入了许多行业前沿软件实操、国际商务实战演练及沙盘推演,才让“纸上谈兵”能更快转化为“沙场点兵”的能力。
团队指导老师表示,高校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需求之间的“供需错位”问题,破解之道就是构建“需求导向—课程调整—实践融合—就业对接”的协同机制。后续团队将系统梳理调研成果,形成专项报告,为校企精准共建实训基地、联合开发适配课程提供坚实支撑,为破解人才瓶颈、培育发展新机注入强劲动能。
(一审:向薛峰;二审:潘清远;三审:林泽红)